(1)养殖场地的选择:培育福寿螺的池塘、水泥池、水沟等面积不宜过大,水也不宜过深。养殖池要沟通水源,以渠道或涵管引水,池形整齐,长方形、正方形均可。利用地形敷设简易排水管;整平池底并向排水一侧倾斜。一些养鱼产量低的浅水池塘,改养福寿螺是最理想的选择。 池底淤泥层要薄,厚度不宜超过20厘米。进、排水口、坡面防逃、防敌害设施严密,一般采用双层密眼尼龙网护栏。 (2)池塘清整:福寿螺的天敌,如水蛇、黄鳝和一些肉食性鱼类,可用人工捕捉清除,或冬季或早春,将池水排干,经冷冻、暴晒,促进池底有机质分解,提高螺池的肥力。再将池四周铲平,形成缓坡,将池埂夯实,保证不渗漏。螺苗放养前1 5天,用生石灰均匀洒施于塘底,每亩用量50千克。清塘后约7~10天,再灌水放螺。 (3)亲螺的选择:种螺可从市场上购买,也可从有福寿螺的田地、池塘、河流里直接拾取。 4月龄以上的福寿螺都可以作为亲螺用于繁殖,其个体重一般要求在30~50克以上。要求螺壳完整无损,雌、雄螺的配比以(4-5) :I为宜。 (4)水蛭养殖放养:亲螺的放养密度不宜太大,每1平方米放40个左右的亲螺为好。 亲螺进池(沟)的当天,即开始使用精饲料、青饲料进行强化培育,精饲料可用花生麸、麦麸等,青饲料一般用青菜、绿草等。精饲料的日投量应根据亲螺的摄食情况而定,一般为亲螺总体重的O.5%;青饲料的日投量以满足亲螺的摄食需求为准。并要注意勤换水,以保持水质清爽,促使其早产、多产。 (5)卵块的收集:亲螺交配后,雌螺晚上爬离水面,在植物的茎叶、池(沟)壁或竹竿上产卵,产卵持续时间为40~60分钟,每次产卵约500~2000粒。雌螺产卵后,便缩回腹足,自动掉入水中。卵产出后10~20小时,卵块胶状物尚未凝固时,便可以轻轻地将卵块收集起来进行孵化。卵块的收集时间不宜过早,因过早采卵,卵块太软,不易剥离;收集的时间也不宜过早,因过早采卵,卵块太软,不易剥离;收集的时间也不宜过迟,因过迟采卵,胶状物已经凝固,也难以剥离,还会造成卵粒破裂。 (6)孵化:为了提高孵苗率,要在孵化池(沟)离水面30厘米处用竹筛架设一个孵化床,孵化床的上方应用薄膜遮盖,薄膜上再放上遮阴物,以防雨淋及阳光的照射,并在孵化池(沟)中放一些浮萍。 卵块收集后,即放在孵化床上孵化。卵块只能平放一层,不要堆在一起。每天收集的卵块要分开放置。刚产出的卵块呈粉红色,4-5天后变为褐色,7--10天后变为白色。当卵粒变成白色后,幼螺即将破壳而出。幼螺孵出后便自动从筛孑L掉入水中。幼螺的孵出时间,随气温高低而变,当气温高时,孵出的时间短;当气温低时,孵出的时间长;当气温降至20℃以下时,卵很难孵出小螺;当气温在30℃左右时,7--10天便可以孵出幼螺。 (7)水质管理:为了保证福寿螺能正常快速地生长,要勤换水,以保持水质的清爽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