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蛭在产出卵茧后,一般不用人工照顾就可自然孵化出幼蛭来。但为了提高孵化率,减少天敌的危害,有必要进行人工孵化,从而赢得饲养时间。 ].孵化方法 (1)室外自然孵化:水蛭产卵茧后,让卵茧在穴道中自然孵化。在自然界中,一般卵茧经过20天时间的孵化,幼苗从卵茧钻出茧外,但由于春季温差变化和阴雨季节,孵化时间将会延伸到1个月左右,再加上自然界天气变化大,有些卵茧因湿度过湿或缺乏湿度干燥,孵化不出幼苗,因此,要掌握防干保湿,严防鼠类天敌的方法。 卵茧在初形成时为深黄色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数小时后转变成浅黄色,最后变成黄色。在自然界中,大约在5月底、6月初为初期孵化阶段,孵化数占总数的20%-30%;在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阶段,孵化数占总数的40%~50%;在6月下旬,大多数卵茧均已孵化,这段时期孵化数占总数的30%~40%o 孵化期间卵茧最怕挤压,所以在这段时间要保持环境安静,严禁人员在繁殖台上走动。孵化期间,如果繁殖台上的草量少或分布不均,可用湿润的稻草、麦秸等覆盖。同时要有稳定的水位,即与产卵时离产床20~30厘米处相同,这是保持所需湿度的关键因素。 当天气干旱,水位下降,就要及时补充新水达到产卵时的水,否则卵在茧中干死;当遇大雨水位上升,又易浸湿卵茧,致卵茧烂掉,应及时排水,防止孵化中途失败。 (2)室内人工孵化:将卵茧从泥土中取出,收集后进行适当挑选,分出大小茧型和颜色的识别,尽量根据大小、老嫩分开(产出的卵茧相差二三天没有太大的问题,但是相差十来天就不能放在一个箱内孵化了),孵化箱可用装水果的泡沫箱,先将箱底盖上一层2厘米的菜园土(湿度以一抓成团,松手即散为宜),然后将卵茧较尖的一端朝上,整齐排放在孵化箱内,为了保持一定的湿度,表面再盖几层潮湿的纱布或棉布块,然后在泡沫箱上加盖一层60目的尼龙网,以防幼蛭逃跑。最后用塑料布包裹严实,防止孵化器内的水分蒸发。 孵化时卵化房的温度应控制在20~23℃,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卵茧的孵化。孵化房空气湿度保持在70%左右。在孵化过程中,要经常观察孵化箱内孵化土的干燥程度,如发现过分干燥可用喷雾器进行适量加水,但不能出现明水过于潮湿÷湿度控制在30%一40%,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%~80%。当湿度不足时,可直接向棉布上喷雾状的水,但要防止过湿。 2.水蛭养殖出茧 在温、湿度适宜的情况下,—般经过25天左右即可孵化出幼蛭来。 幼蛭自茧较尖一端爬出,初孵出的幼蛭呈软木黄色。随着幼蛭的生长,纵纹间的色泽逐渐变化成体的色纹。当水蛭苗全部孵出后,将它们转移到幼苗精养池饲养1个月左右,再投入育成池塘养殖。
|